襄阳为郭靖立像,考验主办方出发点及艺术修养
一种说法
如果能重视郭靖像的艺术品质,加上地点、规模的合理论证,不是不可以做。
近期,襄阳是否应立郭靖黄蓉像,再次引起了网民热议。之所以说再次,是因为早在2012年,当地就有相关规划,不过迫于舆论分歧,不了了之。
围绕郭靖黄蓉雕像,大致的争议有以下几点:其一,为两个虚拟人物立雕像,会不会混淆史实;其二,政府该不该为这个雕像背书。此外,涉及雕像放置的位置和雕塑的形象等问题,也历来没有定论。
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:“秀才造反,十年不成”。不是所有做法,都有是非曲直;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口头官司,笔墨文章,谁也说服不了谁。
20世纪80年代,陆文夫有篇反对空谈推诿的*小说《围墙》,据说曾经在某些地区当作政府文件下发。小说主要内容是,一个建筑设计院围墙倒了,但围绕怎么修围墙,现代派与古典派争执不下,围墙迟迟建不起来。后来,实干的行政科长只用了一个周末,把围墙建好了,大家先是挑剔,但*终都觉得满意。
总结这个故事,首先,要有人敢干肯干;其次,要尽量汲取经验,干好。如果本着实干的精神,为郭靖立像的事,也许需要跳过争论本身,思考为何干、谁来干、如何干更好。鉴于民意不可忽视,顺序也许可以调整下:怎样才能干得好,谁来干,然后让大众明白,为什么要干。
前面的例子已经证明,虚构人物不是不可以立像。但还是有值得总结的经验:一是影响足够大,家喻户晓,比如小美人鱼之类。二是要考虑环境效应,比如孔乙己之于绍兴、孙悟空之于花果山。三是本身要有足够的艺术性,比如,断臂的维纳斯,我国的乐山大佛、珠海渔女,谁也不会质难他们是虚构的。
由此来看郭靖像的问题。作为知名度较高的文学形象,加之所赋予的守卫襄阳成就“侠之大者”的精神内涵,以及襄阳城在宋金对峙中真实的历史地位,客观上有立像的基础。
但是,塑像的艺术性其实是决定成败的至关重要的问题。搞得不好,便像遍布各地的主题公园,既“村”且“俗”。我个人认为,塑像宜去掉无足轻重的“爱情”,主题格调可能反而能更为突出。
接下来是谁来干的问题。当地政府出资,涉及财政支出的合理性,试错余地小。目前媒体报道的消息是企业意在出资,如果能重视郭靖像的艺术品质,加上地点、规模的合理论证,不是不可以做。
事实总是胜于雄辩的。但要落实到“事实”,还是需要当地政府首肯的,也就是说,要有“敢干”的人。但能否做好,考验的是企业以及政府的出发点、情怀乃至艺术修养。
□刘志权(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)
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